close

17-150P1144946  

如果我們追求心平氣和,可能會有各種原因,也許我們是想以一種理智的態度去面對事情,化解難題;或者我們是想讓自己保持一種舒適的狀態去感受生活護士;或者我們想表現出社會給予我們正面評價的一種形象。
權威要求我們管理情緒。父母,老師,上司……他們的人生經驗告訴他們有些情緒並不需要,他們希望自己的孩子、學生、下屬不要走他們走過的彎路,他們告訴你管理自己的情緒。

身體告訴我們要管理自己的情緒。某些時候我們非常激動,這種激動的情緒帶來興奮或者壓力。興奮讓我們在過後的失落感加重,不能抑制的亢奮讓我們長久無法入睡;與壓力伴隨而來的是我們生理上的反應——睡眠不足,多夢焦慮、注意力分散,甚至造成抑鬱。

周圍的人告訴我們凡事有度。當我們很興奮的時候,某些人可能會說你真嗨,淡淡的一掠而過,甚至是大家都沒有嗨起來的時候,你的表現讓大家覺得你瘋瘋癲癲的,接下來會考慮謹慎與你交往眼內注射。當你冷靜下來發覺自己是不是剛剛太過火了,我們決定,下次嗨的時候特別需要控制一下自己。(喝酒之後我們經常問,我醉了沒說錯什麼話吧)當我們很生氣的時候,很好的朋友會勸說別跟這事兒較勁啦,最後氣到了傷的還是自己,但這個時候正在氣頭上的我們哪能聽得進去啊,當我們冷靜下來發覺這種狀態確實有百害而無一利的時候,我們給自己開了個藥方子,凡事都要淡定。

職場的情緒管控時時都在發生。在職場有一個特別的要求,要求我們管好自己的情緒,在合適的時間合適的地點發作情緒。看到有其他部門的人,我們不好意思和本部門的人大聲吵吵或者開懷笑笑眼內注射;經常和自己站在同一戰線的同事,我們遇到與他不和意見讓讓就過去了,害怕損失了這份同盟關係;領導對著自己大聲訓斥,這個時候就算是有道理也不好意思發作;領導說了一個好笑的笑話,擔心領導看到自己的輕浮,微微一笑就過去了。

放棄一次憤怒,放棄一次大笑,放棄一次悲傷,我們給自己開了一個頭,一而再再而三,久而久之,基本上不再憤怒、大笑和悲傷,漸漸的我們忘記了憤怒,忘記了大笑,忘記了悲傷,漸漸地我們習慣了不憤怒,不大笑,不悲傷,我們把自己培養成了一個“淡定”的人。

arrow
arrow

    美容天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